今年,文登马山路以西、横山路以南、309国道以北的小区仍由西郊热电供暖,其它用户由恒源供热有限公司供暖。今冬城区居民住宅集中供暖价格不变,仍按套内主房建筑面积每平方米20元收取;非居民住宅集中供暖,价格按居民住宅集中供暖价格的1.3倍执行。
“市区供热价格已经连续9年没有调整了。”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说,文登目前执行的供暖价格是2003年制定的,与周边市相比价格最低。记者从物价局查到文价工发[2003]11号文件,2003年冬季煤炭平均价格为350元/吨,目前上涨到830元/吨,涨幅达137%。据测算,2010年至2011年采暖期供暖单位成本达到35.61元/平方米。目前周边市24小时居民供暖价格折算成套内建筑面积为:威海市每平方米22.1元(供暖天数136天),荣成23.82元(供暖天数120天),乳山23.50元(供暖天数120天)。据此价格计算,文登供暖企业9年比荣成少收13750万元,比乳山少收12600万元。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城市居民冬季供暖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在不断增加供热面积、改善供热质量的同时,稳定价格保障民生,滚滚暖流为广大市民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寒冬。
供热企业奉献大局
“说实话,供热企业不容易,煤炭涨价,亏损经营,确实很难。”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对供暖企业的巨大付出深为理解。
“供热企业经营成本的提升,主要是由于煤炭等原材料及生产要素价格的连年上涨。”市热电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永宁表示,在供热企业的成本构成中,煤炭占比达70%以上。2003年调价时,热电企业采购的原煤每吨仅为350元左右,近几年一直在每吨800元至1000元之间徘徊,高峰时曾突破每吨1000元以上。水、人工、高层建筑加压、脱硫设施运行以及供热时间延长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热电企业的成本。相对可比价格,文登供热企业累计亏损8.14亿元,负债率高达91.4% 。
近年来,恒源供热有限公司坚持开展技术革新和节能挖潜,消化了部分成本增支因素,但由于供热价格严重倒挂,企业亏损逐年加大,2009年亏损8112万元,2010年亏损12532万元,2011年亏损13761万元。今年1—8月份,亏损已达7700万元。“生产指标一年比一年好,消耗一年比一年少,亏损却一年比一年大。”王永宁无奈地说。
企业政策性亏损在增加,但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供热面积、保障供暖质量,企业新增供暖设施投入却要持续加大。“近几年市区供暖面积急剧扩大,仅今年就新增供热面积86万平方米,热电企业在热源和管网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王永宁说,2010年投资5810万元新上两台20锅炉及配套热网管道,进行小区换热站、工业蒸汽主管线及西线循环水管道改造。2011年投资2.2亿元建设了文登热电厂3号锅炉、中线循环水一期及东线循环水一期工程。今年又筹资1.56亿元对热电厂1号循环水供暖首站进行了管道扩容,新建了2号循环水供暖首站,对市区部分老旧小区进行热网改造,全市供热面积达到510万平方米。
稳定供暖保障民生
冬季供热是事关人民群众福祉、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更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保证供热质量,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安全运行,不仅仅把热源送到居民家中,更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
在煤炭等各种原料价格及人工成本快速上涨,而供暖价格多年不动的艰难困境下,文登供暖质量和市民的幸福指数保持稳步提升,供暖覆盖率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这其间的压力,谁来承担?答案很明确,肯定是政府和热电企业。
稳物价就是最大的民生。为了保障供热价格稳定,减轻市民负担,市委、市政府在加大热企扶持力度的同时,大力推动热企转型升级,帮助其开源节流,提高效益。热电企业则坚持履行公益事业的责任义务,克服种种困难,不断进行硬件设施提档、软件服务升级,确保供热质量和服务水平。
提起集中供热,家住龙山路的刘阿姨说:“近几年物价变化很快,供热价格却一直没变,我们比周边市都低,政府和企业咬紧牙关为老百姓办好事,着实让人感动。”在某机关工作的张先生则担忧地说:“政府和企业都非常不容易,其实供暖价格不变,也让人担心啊,热企亏损太严重,会不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也会不会直接影响到将来的供暖设备维护?”看得出,市民对政府传递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理念表示赞许,也对热企的大局意识表示由衷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