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
|
|
|
油气产业“走出去”战略透视 |
|
时间:2012-2-17 |
中国油气产业实施海外战略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油气资源利用的国际化不仅是支撑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必要保障,更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经济的重要方面。刚刚过去的2011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纷繁复杂,在国际大石油公司主要生产指标下滑、海外并购业务大幅下降的形势下,中国海外油气业务有着怎样的表现?
投资环境不佳 中国企业逆势而上
在2月9日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举办的《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发布会上,该院海外投资环境所副所长吴谋远在谈及2011年中国企业海外油气项目的进展时总结了两句话:“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从中,逆势而上的特征可见一斑。
2011年,我国油气企业在海外业务拓展方面的表现引人瞩目。据统计,2011年,我国海外油气权益产量首次迈上8000万吨的平台,产量突破8500万吨油当量,比上年增长超过10%。除三大国有石油公司拥有不俗业绩外,民营企业在海外油气领域的投资活动也十分抢眼。去年7月,汪和罗石油公司收购了美国页岩气项目,这是中国民企首次进入北美油气领域;新疆广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铺设的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输气管线,是中国首条由民营企业投资的跨国能源通道,于2011年6月破土动工,日输气能力达150万立方米。
“这一成绩是在国际地缘政治事件频发、中东北非主要油气富集地区发生剧烈动荡、世界经济复苏不明朗的形势下取得的,来之不易。”吴谋远表示。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海外油气业务一直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过去几年间,中国企业的海外油气产量增速远远高于国际大石油公司和同规模石油公司的增长水平。以中石油为例,2006~2011年,中石油海外油气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到达19.2%,而国际上各大石油公司油气产量的平均复合增长率只有2%,一些国际上顶级的石油公司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过去5年,中国企业海外石油作业产量翻番,达1.2亿吨以上,加上国内2亿吨的产量,油气产量超过了3.2亿吨,占到世界油气总产量的8%,对全球石油市场稳定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产量稳定增长外,中国企业海外油气业务进展迅猛还体现在海外并购动作的逆势而上方面。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油气资源国局势动荡不安,2011年全球油气并购市场大幅降温,并购交易金额同比下降了30%。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1年,中国的石油公司海外并购金额近200亿美元,成为市场上重要的参与方。中投公司、中海油和中石化均有较大规模的收购活动。其中,中投公司去年8月宣布,拟投资31.5亿美元收购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GDF Suez)旗下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业务的子公司30%的股权,还拟投资8.5亿美元收购苏伊士集团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的亚特兰大液化天然气(LNG)码头的权益;中石化则与康菲、雪佛龙、壳牌及Galp等多家公司签署收购协议,收购5项海外油气资产,金额超过107亿美元。从收购类型看,页岩气、油砂等非常规油气项目以及深水资产占总收购金额的七成以上,地域集中在北美和亚太地区,收购方向和领域与国际大石油公司基本相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