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旧站入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1
  • 2
  • 3
  • 4
  • 5
icon  新闻中心
icon icon
icon  温控、智暖云控
icon  BOROA博诺安
icon  SEMOOD西蒙迪
icon  VIESSMANN菲斯曼
icon icon
icon 行业新闻 icon 首页
 国内三大油气巨头海外并购活跃
时间:2012-2-17
  并购金额近200亿美元 2011年中国油企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已达9000万吨

  2011年全球油气并购市场大幅降温,交易金额下降超过30%。但国内三大油气巨头海外并购活动依然活跃,并购金额近200亿美元,成为历史上仅次于2010年的较高交易水平。昨日,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在上海召开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发布会,中石油研究院海外投资环境所副所长吴谋远做出上述表示。

  油气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

  报告显示,中国在油气方面的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其中石油和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双破55%,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速超过20%,进口量大幅攀升,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为24%。报告预测,2012年我国石油和原油进口量继续增加,原油进口增速可能超过石油。天然气消费量有望超过1500亿立方米,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超过5%;天然气产量将达1100亿立方米;进口量继续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超过30%。

  展望2012年,《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欧债危机成为首要风险因素,世界石油供需将趋于宽松。国际油价总体将低于2011年水平,预计WTI油价为90-100美元/桶,布伦特油价为105美元/桶,两者价差将有所缩小。

  在旺盛需求的带动下,世界油气勘探开发活动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勘探开发热点仍将是深水、非常规油气和LNG。《报告》预测,2012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总额再创新高,在2011年12%的基础上,再增长10%,达到5980亿美元,增幅连续3年超过10%。

  对于中国,《报告》预计2012年石油需求继续增长,在基准情景下(石油增长率5%)有望接近5亿吨;石油和原油进口量继续增加。同时,成品油需求仍有望保持继续增长的态势,预计2012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达2.78亿吨,比2011年增长6.4%。

  中国油企海外并购活跃

  《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油气并购市场共发生600起,预计全年并购交易金额为1500亿美元,比2010年下降超过30%。而以中石化为首的国内油气巨头在海外的并购金额仍然高达近200亿美元,仅次于2010年,成为有史以来第二高的纪录。

  昨天的发布会上,吴谋远指出,“中国公司成为去年国际油气并购市场的重要参与方,中石化等三大油气公司均有较大规模的收购活动。”尤其是中石化的海外并购金额连续两年都超过100亿美元,在行业中比较少见。中石油也完成多项海外能源合作,分别与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文莱、阿富汗等国家签署天然气供应、开发协议。吴谋远表示,中国油气公司的海外并购方向、领域与国际大石油公司基本一致,收购类型主要集中在页岩气、油砂等非常规项目以及深水资产上,这几方面的海外并购占所有并购类型的大约70%。“这说明全行业都十分看好这方面的资源,”吴谋远说。

  吴谋远同时表示,目前中国石油公司海外并购除了上游领域之外,也在向下游延伸,例如管道项目等。此外,中国的民营资本也开始介入这方面的并购,例如新疆广汇在哈萨克斯坦的输气管道项目于去年开工。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全球经济形势仍旧动荡,并且全球海外并购均呈现出降温态势,但进入2012年以来我国已经完成多个海外合作项目。

  就在1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三大石油巨头7个海外项目的核准通知。获批的项目包括:中石油参与壳牌公司加拿大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及LNG(液化天然气)合作一体化项目,中石油乍得H区块勘探开发项目,中石油投资阿富汗阿姆河盆地勘探开发项目;中石化收购加拿大日光能源公司项目,中石化收购壳牌公司喀麦隆资产项目;中海油收购加拿大欧普提公司项目,中海油收购图洛公司乌干达1、2、3A区块各33.3%权益项目。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吴谋远表示,三大石油公司国际化程度仍远落后于国外大石油公司。今年我国油气企业的海外并购将稳步推进,上游仍是合作重点,政府会推出更多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国家层面的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但是安全和地缘政治将是油气合作最大的挑战。吴谋远预计,今年我国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油气权益产量将继续保持5%到10%的增长速度。

  业内担忧并购风险

  吴谋远指出,2011年,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的油气权益产量目前已经达到了9000万吨,比2010年增加了2000万吨。其中中石油海外权益产量突破了5000万吨,去年达到了5170万吨。目前,全球油气产量中有11%由中国石油公司贡献。

  不过,尽管三巨头近两年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海外收购,但是其国际化率仍然远远低于国际油气公司。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张卫忠表示,中石油集团的海外油气产量只占公司总产量的30%,中海油和中石化的这一数字则更低,而其他国际石油公司都达到了6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快速增长的海外并购数量也让三巨头背负了一定的财务压力。《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指出,2011年,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经营现金流下降明显。2011年1-9月,两家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净值分别下降13.3%和17.8%。

  “国内油气公司的现金流趋紧。在海外投资增多的同时,中石油和中石化受到下游业务亏损的影响,前三季度现金流分别下降了9%和14%,而且两大公司的资本负债率也有所上升。”张卫忠说,另一方面,去年前三季度,不少国际石油公司利润增长超过50%,两巨头的利润却分别只增长8%和14%,“增收不增利”比较突出。此外,国际油价始终处于历史高位水平,中国油企逆势收购海外相关资源也存在巨大风险。

  ◇相关链接

  专家:原油期货推出条件尚未成熟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戴家权博士在《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上海发布会上表示,原油期货推出有利于争夺国际商品定价权,但需满足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条件,第一,中国需开放金融体系,放松外汇管制,实现国内外资金跨境流动;第二,中国石油产量需有所提高,在全球市场占据较大份额,但目前这两个条件还不具备。

  戴家权表示,从国外原油期货市场发展经验来看,金融市场高度开放发达和产量全球领先是两个重要条件。然而,国内原油在市场基础和金融环境两方面都还尚未成熟,目前应着力于大力推进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及原油产量提升。

  上海中期期货公司总裁助理吴君表示,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来看,原油期货推出尚需要一段时间:“期货市场的重要功能是规避价格风险,因此期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是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企业。然而,一方面,国内石油三巨头可以通过成品油调价机制在现货市场完成价格风险转嫁,几乎没有套期保值的需求;另一方面,行业竞争不充分,参与群体单一,石油开采、贸易、销售等各环节存在垄断经营,能参与期货市场的产业客户寥寥无几,仅有投机者的期货市场是不完善的,是无法正常运行的。”
Copyright @ 2021 兰州金惠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Incorporated.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郑家庄金惠家园5号楼(储运)
电话:0931-2625098-(802) 13893103669 传真:0931-2625098-(802) 13893103669 邮箱:lanzhoujinhui@126.com
网址:www.jhjn.cn 陇ICP备11000510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994号